有什么好玩的地方?

2023-07-07 14:50:23 [来源:互联网]

四、 杭州:玩能花光你的所有 速度指数7.0 杭州是“三面湖山一面城”,有湖有山的地方,可以看到携手散步、搂抱接吻等“人文景观”,而在城区里,人们大多行色匆匆,有外地人曾经评价,没有一个杭州人是空闲的。 艳遇指数7.5 即使让周迅、袁立、苏瑾这三位杭州美女站在街头,你的眼光仍然会瞄向其他的美女,毕竟西施曾是杭州的化身。杭州的美女千变万化。在杭州的酒吧和Pub里面,充满了单身情人。只要你脖子扭扭动动脑、屁股扭扭加加油,你的第一次艳遇很可能就会成功,当然还有可能是老外哦! 成为新风潮,杭州人开车越跑越远。 口味指数7.5 以“杭帮菜”占领上海的速度,就能说明杭州美味甲天下。东坡肉、钱江肉丝、西湖醋鱼、宋嫂鱼羹、拔丝蜜橘、素烧鹅,个个都是名菜。这里还容纳着广东的金华玉树、西米露,昆明的过桥米线,北京的烤鸭,四川的火锅,西安的水饺,还有法式西餐、日本料理。真可谓“天下酒官之盛未有如杭城也”。 血拼指数7.0 女人到杭州,应该去逛逛武林路与曙光路。路虽不长,却足可以泡上一天,结果是花光身上所有的银子。 夜店指数7.0 一般来讲,杭州的夜生活,只限于某些特定的空间。如果肚子饿了,不用担心,无论是凌晨2点还是3点,新华路上的土家菜都等着你。 五、 西安:夜店最是自由恣意 西安的城市交通是有名的差,可出租也是有名的方便和便宜,至于地铁,据说要等到2008年才有可能提上日程。西安有西北最大的国际航空港,可这并不妨碍它按照自己的节奏悠然独行。 艳遇指数7.0 西部从来就是传奇的最佳背景,从好莱坞到张艺谋,北国胭脂的浓烈常常让江南女儿无颜色。如果要看性格明朗的西安美女,请去世纪金花吧,那里是当地最贵的商场。 华服指数6.5 西安的衣着就好像西安的皮影一样,美丽妖娆但永远只展现一半的内容,和流行从来不正面相对。即使这个地方出了一本畅销的时尚杂志《女友》,这个城市的步伐也总比杂志上指点的时髦打扮要慢半拍。 口味指数6.0 各种菜系西安都来者不拒,颇有些海纳百川的雍容架势。不过北京菜贵得没规矩,倒是西安的小吃更贴近胃部和钱包一点。在鼓楼两侧、回民街、大麦市街可以吃到地道的西安小吃,最有名的泡馍馆是东门外的老孙家,北院门边的贾三家的灌汤包子和南门外的永明歧山面馆的臊子面,都是极棒的。 出入指数7.5 是无可争议的旅游重镇。除了必游兵马俑之外,西安古城下的碑林、大雁塔、小雁塔都值得细品。 血拼指数7.0 在西安,买东西讲究的就是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、讨价还价,总体偏低的物价,活泼的市场,最适合个性化的购物。 夜店指数7.0 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古都,晨钟暮鼓已经成了西安的特色,西安的夜店,除了学生集中的迪厅,其它各有各的道儿,圈子划分明确,大多顺其自然,自得其乐。 六、 昆明:生活的要义就是享受 速度指数5.0 不紧不慢 艳遇指数6.5 昆明女子多数体态婀娜,天然灵秀。再加上昆明女子特有的热情与开放态度,你会觉得这个城市很有玩场。在大街上、酒吧里、茶室里时不时碰上老外,他们身边总会有一两个昆明MM在说英语。 华服指数7.0 昆明人敢穿,只要是流行的,管你是唐装、旗袍还是吊带装,通通不含糊。 口味指数8.0 有一句俗语充分证明了昆明人对吃的执着:宁肯眼睛瞎,不让嘴放塌。昆明人的口味比较浓,最喜酸、辣、咸,粤菜好吃吧,加点辣味、酸味、咸味,来个粤菜滇做,最受欢迎。 出入指数7.5 有云南广袤神奇的山川做底,昆明人不出去都能呆得心满意足,但挡不住外地人进来。随着昆明的高速发展,各类商务洽谈会一浪高过一浪。 血拼指数9.5 昆明的时尚小店数不胜数,潮流与上海、广州同步。昆明女人绝对给爱她的男人作脸,对于钱这个东西,“花不惊人死不休”。 夜店指数8.5 对于昆明人来讲,晚上10点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呢!这时候,昆都的夜市、翠湖的酒吧、疯狂的迪厅、街边的烧烤无不向你伸出诱惑的手。在昆明的夜晚,你可以尽情地疯、尽情地闹,消费不高还能养眼。 七、长沙:时尚消费的先锋之城 速度指数6.0 长沙人缺乏高昂的创业激情,却充满时尚的消费理念和快乐的生活追求。他们不担心生活的压力,工作放松,生活悠闲,走路的步子也不快。 艳遇指数8.0 追美女,找情人,时不时曝出点婚外恋的绯闻故事,这在长沙城是一道永不褪色的另类风景。长沙的美女多,五一休闲广场和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,是美女们扎堆的地方。 华服指数6.0 长沙人在穿着上不是特别讲究,尤其是男人们。长沙的女孩子爱打扮也会打扮,但并不十分讲究品牌质地,一件紧身汗衫也能穿出绰约风姿。口味指数7.0长沙人追求美味佳肴,在全国是出了名的。长沙人的饮食口味很重,特别讲究一个“辣”字,无辣不成菜。比如著名的“臭豆腐”和“口味虾”——炸出的臭豆腐越臭越好,煮出的口味虾越辣越过瘾。正宗的臭豆腐还得到坡子街的火宫殿才能吃到,口味虾是满街大排档上的一道主菜,但够威够辣的还要数南门口的。 出入指数6.0 旅游也是长沙人的爱好之一,但出远门的比较少,喜欢近游,本省的衡山南岳庙,张家界天子山以及凤凰城的民宅吊脚楼,是他们最爱成群结队去游玩的地方。外出经商的人也不多。当地人连出远门度长假都不太乐意,说明他们对家园的留恋和依赖。血拼指数8.0长沙称得上是购物的天堂。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在全国很有知名度,过去的黄泥街书市(现在搬到定王台)也是全国少数几个著名书市之一,“惟楚有才,于斯为甚”决定了长沙书市的火爆。物流渠道像蛛网一样伸向全国各地的高桥批发大市场,其日交易额近亿元。 夜店指数8.0 长沙人的夜生活五颜六色,丰富多彩。长沙的解放西路酒吧娱乐一条街,是长沙人夜生活的标志。 直饮水


【资料图】

有很多小的景点,也不是很特别。从上到下的顺序

1、三百梯就是在矮山上的长长的石梯

2、牌坊

3、广东会馆这里面有伤心凉粉,但有点贵

4、字库塔字库塔对角巷子里有捏泥塑的,这一团卖天鹅蛋的比较多

5、醒酒桩

6、巫士大夫第没什么好玩的里面

7、江西会馆,五凤楼广场

8、湖广会馆又叫禹王宫,里面貌似有博物馆

9、甄子场这一团有个卖武大郎烧饼的,其实是武太郎,当然你不在乎也没什么,自我感觉味道不错

一、洛带古镇简介:

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,是四川省打造“两湖一山”旅游区的重点景区、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、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、成都市重点保护镇、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、全国“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”。作为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的核心分会场之一,洛带被世人称之为“世界的洛带、永远的客家”,“天下客家”的定位也得以确立。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镇北10公里,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,建于三国蜀汉时期,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。洛带古镇文化底蕴非常厚重,镇内千年老街、客家民居保存完好,老街呈“一街七巷子” 格局,空间变化丰富;街道两边商铺林立,属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。可以说,洛带古镇就是一部浓缩了的客家移民史,极具历史、建筑、文化、科学价值。2017年10月,洛带古镇入选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。

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洛带镇是一个客家古镇,于三国时期建镇,相传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“落带”,后因“落”“洛”同音,后人取镇名为洛带。唐宋时,洛带隶属成都府灵泉县,排名东山“三大场镇”之首。洛带镇的出名是近年来的事,吸引人之处则是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、特色的美食以及浓郁的客家风情。

二、洛带古镇特色:

洛带镇俗名甑子场,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。这里依山傍水,背靠龙泉山,面临成都平原。洛带镇历史悠久,相传汉代既成街,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镇内黄家河自东向西绕镇而去,状如一带水流洛洛。洛带镇是成都东山客家人聚居之地。至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都是清朝前朝“湖广填四川”的大移民潮从一东福建迁移而来的客家人。客家人的勤劳,诚朴的性格在旷无人烟,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,世代创业。使得洛带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、乡貌、乡情、乡风。有人把洛带称为西蜀客家第一镇,一点也不为过。

洛带镇内传说众多、古迹遍地。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,呈“一街七巷子”格局,广东、江西、湖广、川北四大客家会馆、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坐落其中,又被人们称为“客家名镇、会馆之乡”。

如今居住在镇上的2万多居民中,有90%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,至今仍讲客家话,沿袭客家习俗。全镇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,以老街为中心,而洛带镇周围十几个乡(镇、街道办)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,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八成以上。

据考证,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中国中原一带,因社会变动及战争等原因,曾有5次大规模的南迁,于中国南方逐渐形成客家民系,成为汉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。至清末民初,奠定了客家人分布的基本范围。主要分布在广东、江西、福建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等地区,人口数达5000万以上,占汉族人口的5%。

四川是中国5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,客家人的数量在200万以上,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、福建、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,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,学术界统称“东山客家”。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语言,并保持客家的风俗习惯。

这个小镇的最大特色,就是有成都坝子最大的一方客家文化“码头”,来自广东、湖广、江西、川北等地的客家人,经过许多代,依然保持各自的传统、语言、习惯,成为川人中的特色一族,而且,还保存了带有客家人风格的建筑———客家会馆。尚保存的会馆有:广东会馆、川北会馆、湖广会馆、江西会馆等,其中广东会馆规模最大,也最能代表会馆建筑特征。洛带镇的三条街道将小镇组成一片树叶状。客家人讲究饮茶,这里喝茶的讲究丝毫不逊于成都市区的大茶楼。小天井似的院子,假山、枯石、盆景、植物,古朴的建筑,斑驳的树影,几杯香茗,三五老友,十几张桌子,或喝茶、或聊天、或打牌,很是悠闲。

当地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是"火龙节",据说其舞龙烧龙的传统源自江西籍刘姓客家人,定居洛带之后,将这一传统引入了洛带及周边地区,至今刘姓家族仍聚居在洛带镇宝胜村,以扎龙舞龙为业,最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龙程式:接龙、祭祖、迎龙归巢、杀鸡出龙、舞龙点睛等 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© 2021 大众早报网 版权所有,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